在数九寒冬或炎炎夏日吃到辣椒、西红柿、黄瓜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。正是因为有了反季节蔬菜,人们才能在四季都吃得到青椒炒肉丝、西红柿炒鸡蛋等菜肴。而随着市面上的反季节蔬菜越来越多,有些人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应季的,哪些是反季的了。
与此同时,关于反季节蔬菜安全性的问题,一直争论不休。时不时有“专家”跳出来,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,更让消费者忧心忡忡。那么,反季节蔬菜到底能不能吃呢?
从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来看,饮食本应遵循自然的规律。食物是由气味组成的,而它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,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,才能得天地之精华。
中医说:少吃反季节菜,但从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来看,饮食本应遵循自然的规律。食物是由气味组成的,而它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,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,才能得天地之精华。
其实,反季节蔬菜基本分为四种:1是异地种植,2是大棚蔬菜,3是激素催熟,4是冷库保存。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四种反季节蔬菜的利弊。
一、异地种植,也就是南方种植运输到北方售卖,现在物流速度大大提升,而且还有冷链运输,这些蔬菜在运输途中损失的营养物质非常少。这种蔬菜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,只是产地不同,品种和水土的差异,所种植出来的蔬菜口味是不同的,这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,毕竟冬天也能吃到菜,也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。
二、大棚蔬菜,只要保证大棚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,蔬菜就能生长,它可不管大棚外面什么样。不过“人造环境”毕竟无法完全模拟其他季节的日照和温度,虽然对营养成分影响不大,但可能直接影响到蔬菜的口感和风味。
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,与露天种植的应季蔬菜相比,反季节大棚种植的蔬菜,由于棚内环境高温高湿,加上种植密度较大,使得大棚温室反季节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较为严重。这也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农药,但是大棚里又没有自然环境,不会下雨,不会刮风,反而农药不容易自然降解,所以一般大棚蔬菜的农药,有超标风险。
另外,在大棚反季节蔬菜的培育中,常用到植物生长激素,专业说法叫“植物生长调节剂”。这是因为如果是应季种植,在田野里授粉工作由蜜蜂等昆虫完成。而大棚中就找不到这样的“劳动力”了,这时就必须用到不经授粉也能结出果实的植物生长调节剂。
三、激素催熟,用化学合成添加剂,可以让蔬菜提前一至两个月成熟,可以更早的拿到市场上售卖,以获得更多的利润,这种蔬菜是能不吃就要吃的,如果是儿童长期吃这种蔬菜会导致性早熟,身体提前发育,并伴随发育不良。
四、冷库保存,也就是应季生长,长期保存,冬天售卖。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出什么问题,只是最近几年,商家存储蔬菜,为了节约成本,经常人为使用保鲜剂,更有甚者用处理尸体标本的福尔马林来保鲜蔬菜,这样的蔬菜我们一定不能吃,至于怎么才能避免买到这样蔬菜,希望有关国家监管部门能发挥作用。